“税”助发展 向“新”而进
74 2025-04-05 02:09:57
全国发电厂累计厂用电率5.88%,其中水电0.62%,火电6.67%。
目前我国仍有约1/4的城市和71%的县城未建成污水处理厂,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不足30%,其中70%是由于资金不到位、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造成的。问: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对粮食价格进行调控?答:粮食价格一头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另一头关系到消费者承受能力。
而截至2008年底,全国36个大中城市对居民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平均只有0.7元/每吨。三是价格体系不尽合理,部分气田还存在价格双轨制现象。其次,从国内市场看,今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总量增加较多,目前油脂加工企业原料和成品库存均比较充裕,国内供应是有保障的。与11月10日调价时相比,涨幅为1.85%。四是加强监测预警,加强信息引导,维护正常市场秩序,避免局部地区粮食市场出现异常波动。
第三,去年以来,国家对大豆、油菜子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掌握了大量油料库存,食用油市场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保持国内食用油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国内食用油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但波动幅度要小于国际市场。由于生产资源缺乏,工程需要的水泥、砂石等材料需要从400公里以外的地区或国外采购运输,其他工程物资必须全部从国外进口。
由川庆钻探公司承建的第一天然气处理厂是阿姆河天然气项目的关键工程。列巴普州残疾人联合会主席恰列耶夫告诉记者,非常感谢中国石油企业购买他们的产品。国内国外,十几家企业上万名中土员工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面对物资的匮乏和环境的恶劣,曾经想在这里合作开发的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相继离开。
阿姆河天然气项目历时2年3个月,一期工程胜利完工。为确保送气一次成功,积极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多次邀请国内专家到现场检查,开展各种演练,实现项目快速、优质、平稳推进。
学技术、交流文化,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使得中土双方员工关系融洽,其乐融融。为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仅川庆钻探就投入设备机具1500台套,采用陆、海、空立体运输方式,经过5个国家中转,将建设器具和材料运到现场。唯有中国石油人,把这里变成热闹非凡的建设工地。有的同志亲人离去,将悲痛埋在心里。
在合同区内,一座占地百亩的蔬菜大棚拔地而起。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建设者喊出宁可两年不回家,拼命也要按时输气到咱家的铮铮誓言。安排六道质量检查防线,确保工程质量一流,开车一次成功。按国际惯例,同等规模的工程一般需要4到5年才能完成,而阿姆河项目第一天然气处理厂留给建设者的工期只有18个月。
热情奔放的阿姆河记录下中国石油建设者的拼搏和荣光。坚持技术的高起点,坚持管理的高水平,让工程成为优质工程、形象工程、友谊工程成为项目建设者的追求。
建设者像蚂蚁搬家一样,把一根根焊条和一个个螺母背到工地,点火开焊,让空旷的沙漠变成现代化的工厂和钢铁森林。就是在这种困难条件下,输送建设物资1.4219万节车皮,动迁各类大型设备2591台套,物资动迁量为土库曼阿姆河右岸火车站15年累计卸货量的总和。
上万名建设者在工地上摸爬滚打,上千辆车和施工机械每天不停地运转,安全管理难度超乎想象。自古忠孝两难全,报效祖国,就意味着牺牲和奉献。阿姆河天然气项目启动以来已为当地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为阿姆河项目间接提供服务和参与建设的当地公司有几十家,有力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随着项目建设不断深入,向当地员工传授技术成为在紧张的施工任务中又一项艰巨任务。中国石油在技术、装备、人力,以及上中下游、产学研等方面的优势开始绽放异彩。放弃休息日,起早贪黑成为工作常态。
在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项目建设管理独特的运作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第一天然气处理厂提前2个月实现机械完工,10月29日第一口气井投产,11月22日成功生产出合格商品气。
这个项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怀。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自出席项目有关合作签字仪式,并在土库曼斯坦接见工程建设者代表,对项目早日建成寄予厚望。
中国石油来了之后不仅提供了很多岗位,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为了工程建设,很多热血男儿延期休假,一些年轻人没有度完蜜月就赶回岗位。
已经能够教当地员工汉语的阿姆河天然气公司土库曼员工尤素普和谢尔达尔告诉记者,土库曼纳巴特市一年多来变化很大,过去最高的建筑只有5层楼高,现在11层楼的建筑已经开始建设。为确保将合格天然气如期输送到中亚天然气管道,阿姆河天然气公司积极推行PMC+EPCC的全面介入式管理模式,推动工程建设持续提速提效。当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在中土两国操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2月1日,合格天然气正式进入中亚天然气管道。
四川油建参与第一天然气处理厂建设的女子焊工班的9名女焊工,成为大漠里绽放的美丽川花。中国石油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项目建设进程中,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受到广泛欢迎。
项目建设高峰时期,参建中土两国员工达1.5万人,工程量之大、建设速度之快成为国内天然气处理厂建设之最。从项目立项开始,一些国家的石油公司就对能否按期建成并持续稳定供气持怀疑态度。
进入下半年,捷报频传。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连续奋战十几天,连续工作9个月,超强度、超负荷的工作,使一些同志晕倒在办公桌前,但谁也没有怨言。
在这里,很多故事虽然普通平淡,但是只有你置身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才能体会到平淡后的感人至深。如今,这座现代化的天然气处理厂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森林。刚来时由于条件有限,每天十几个小时工作之后,她们只能用冷水洗澡。在这里,和时间赛跑成为实现如期投产送气的唯一选择。
在工程最为艰苦的时段,项目建设者抢进度更保质量,全面实现质量、安全管理目标。从不可能到成为现实:535天写下一段石油人光荣的历史这里曾经是丝绸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在历史的浩瀚中,尘烟漫卷,一路走来。
今年11月15日,首批16名学生已经来到北京开始了学习生活。当地群众学习种植技术,在自己家的地里第一次种上苦瓜等土库曼新鲜的蔬菜品种。
据了解,这个培训中心启动后,先后举办语言、HSE、钻井技能等多项培训,培训各类人员1.6万 余人次,当地员工参与培训超过2/3。2009年10月19日,中国石油首个海外蓝领员工培训中心——川庆钻探公司土库曼分公司培训中心在土库曼纳巴特市正式挂牌。